(( 仏国品第一 ))
(( 方便品第二 ))
>
(( 弟子品第三 ))
(( 菩薩品第四 ))
((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
(( 不思議品第六 ))
(( 観衆生品第七 ))
(( 仏道品第八 ))
((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 香積品仏品第十 ))
(( 菩薩行品第十一 ))
(( 見阿閦仏品第十二 ))
(( 法供養品第十三 ))
(( 嘱累品第十四 ))
維摩経
(巻下之第二)
法供養品 第十三
爾時釋提桓因
於大眾中
白佛言
世尊
我雖從佛及文殊師利
聞百千經
未曾聞此不可思議
自在神通
決定實相經典
如我解佛
所說義趣
若有眾生
聞是經法
信解受持
讀誦之者
必得是法不疑
何況如說修行
斯人即為
閉眾
惡趣
開諸善門
常為諸佛之所護念
降伏
外學
摧滅
魔怨
修治菩提
安處道場
履踐
如來所行之跡
世尊
若有受持讀誦如說修行者
我當與諸眷屬
供養給事
所在聚落
城邑山林曠野
有是經處
我亦與諸眷屬
聽受法故
共到其所
其未信者
當令生信
其已信者
當為作護
佛言
善哉善哉
天帝
如汝所說
吾助爾喜
此經
廣說過去未來現在
諸佛不可思議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天帝
若善男子善女人
受持讀誦供養是經者
即為供養去來今佛
天帝
正使三千大千世界
如來滿中
譬如甘蔗竹韋稻麻叢林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或一劫
或
減一劫
恭敬尊重
讚歎供養
奉諸
所
安
至諸佛滅後
以一一全身舍利
起七寶塔
縱廣
一
四天下
高至梵天
表
剎
莊嚴
以一切華香
瓔珞幢幡伎樂
微妙第一
若一劫若減一劫
而供養之
於天帝意云何
其人植福
寧為多不
釋提桓因言
多矣世尊
彼之福德
若以百千億劫
說不能盡
佛告天帝
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
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
信解受持讀誦
修行福多於彼
所以者何
諸佛菩提
皆從是生
菩提之相
不可限量
以是因緣
福不可量
佛告天帝
過去
無量阿僧祇劫
時
世有佛號曰
藥王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
世界名大莊嚴
劫
曰莊嚴
佛
壽
二十
小劫
其聲聞僧
三十六億那由他
菩薩僧有十二億
天帝
是時有
轉輪聖王
名曰
寶蓋
七寶具足
主四天下
王有千子
端正
勇健
能伏怨敵
爾時
寶蓋與其眷屬
供養藥王如來
施諸所安
至滿五劫
過五劫已
告其千子
汝等亦當
如我
以深心
供養於佛
於是千子受父王命
供養藥王如來
復滿五劫
一切施安
其王一子
名曰月蓋
獨坐思惟
寧有供養
殊過此者
以佛神力
空中有天曰
善男子
法之供養
勝諸供養
即問
何謂法之供養
天曰
汝可往問藥王如來
當廣為汝
說法之供養
即時
月蓋王子
行詣藥王如來
稽首佛足
卻住一面
白佛言
世尊
諸供養中
法供養勝
云何為法供養
佛言
善男子
法供養者
諸佛所說
深經
一切世間
難信難受
微妙難見
清淨無染
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
菩薩法藏所攝
陀羅尼印印之
至不退轉
成就
六度
善分別義
順菩提法
眾經之上
入大慈悲
離眾魔事及諸邪見
順因緣法
無我無人
無眾生
無壽命
空無相
無作無起
能令眾生
坐於道場
而轉法輪
諸天龍神
乾闥婆等
所共歎譽
能令眾生
入佛法藏
攝諸賢聖一切智慧
說眾菩薩
所行之道
依於諸法實相之義
明宣無常苦空
無我寂滅之法
能救一切毀禁眾生
諸魔外道
及貪著者
能使怖畏
諸佛賢聖
所共稱歎
背生死苦
示涅槃樂
十方三世
諸佛所說
若聞如是等經
信解受持讀誦
以方便力
為諸眾生
分別解說
顯示分明
守護法故
是名法之供養
又於諸法
如說修行
隨順十二因緣
離諸邪見
得無生忍
決定無我無有眾生
而於因緣果報
無違無諍
離諸
我所
依於義
不依語
依於智
不依識
依了義經
不依不了義經
依於法
不依人
隨順法相
無所入無所歸
無明畢竟滅故
諸行亦畢竟滅
乃至生畢竟滅故
老死亦畢竟滅
作如是觀
十二因緣無有盡相
不復起見
是名最上法之供養
佛告天帝
王子月
蓋從藥王佛
聞如是法
得柔順忍
即解寶衣嚴身之具
以供養佛
白佛言
世尊
如來滅後
我當行法供養
守護正法
願以
威神
加哀
建立
令我得降魔怨
修菩薩行
佛知其深心所念
而記之曰
汝於末後
守護法城
天帝
時王子月蓋
見法清淨
聞佛授記
以信出家
修集善法
精進不久
得
五神通
逮菩薩道
得
陀羅尼
無斷辯才
於佛滅後
以其所得神通總持辯才之力
滿十小劫
藥王如來
所轉法輪隨而分布
月蓋比丘
以守護法勤行精進
即於此身
化百萬億人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立不退轉
十四那由他人
深發聲聞辟支佛心
無量眾生
得生天上
天帝
時王寶蓋
豈異人乎
今現得佛
號寶炎如來
其王千子
即賢劫中
千佛是也
從迦羅鳩孫駄為始得佛
最後如來
號曰樓至
月蓋比丘
即我身是
如是天帝
當知此要
以法供養
於諸供養為上
為最第一無比
是故天帝
當以法之供養
供養於佛
(( 仏国品第一 ))
(( 方便品第二 ))
>
(( 弟子品第三 ))
(( 菩薩品第四 ))
((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
(( 不思議品第六 ))
(( 観衆生品第七 ))
(( 仏道品第八 ))
((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 香積品仏品第十 ))
(( 菩薩行品第十一 ))
(( 見阿閦仏品第十二 ))
(( 法供養品第十三 ))
(( 嘱累品第十四 ))